产品特性:抗震减震 | 是否进口:否 | 产地:河北衡水 |
类型:橡胶减震器 | 品名:板式橡胶支座 | 型号:GYZ GJZ GYZF4 GJZF4 |
产品等级:国标 | 形状:圆形 矩形 | 材质:橡胶 钢板 |
品牌:路翔 | 产品规格:齐全 | 颜色:黑色 |
可售卖地:全国 | 适用地:桥梁工程 |
宝鸡桥用橡胶支座橡胶支座型号尺寸
示例2:公路桥梁圆形四氟滑板氯丁橡胶支座,直径为250mm,厚度为43mm,表示为:GYZF4 250×43(CR)为达到支座安放平整、密贴,梁板横坡平顺的目的,在施工时,应根据纵横坡情况,对支座上承面进行适当调整,对支座下承面应通过垫石标高及几何尺寸的事先计算来指导和控制施工。在支座安装前应先确保墩台顶与垫石的轴线位置、标高、垫石尺寸、平整度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并将垫石顶面清理干净,确保垫石顶面无浮砂、灰尘、油污,然后在垫石上采用树脂砂浆找平、坐浆,将支座及时安放在砂浆上,并采用水平尺检查支座的水平度,确保支座顶面水平。严禁采用油毛毡,橡胶板、木材等材料垫高支座。
活动支座又可分为多向活动支座(纵向,横向均可自由移动)和单向活动支座(jin一个方向可自由移动)GYZ圆形橡胶支座规格有,D150*28 D150*35 D150*42 D200*35 D200*42 D200*49 D200*56 D250*41 D250*52 D250*63 D250*74 D300*52 D300*63 D300*74 D300*85 D350*63 D350*74 D350*85 D350*96 D400*54 D400*69 D400*84 D400*99 D450*69 D450*84 D450*99 D450*114 D500*70 D500*90 D500*110 D500*130 D550*90 D550*110 D550*130 D550*150 D600*90 D600*110 D600*130 D600*150 D650*110 D650*130 D650*150 D650*170 D700*102 D700*125 D700*148等;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安装注意事项
4、摇轴支座。用铸钢摇轴与上、下座板组成的活动支座,用于中等跨度梁式桥。
5、在安放T梁支座时,若支座比梁肋宽,则在支座与梁底之间加设比支座略大的钢筋混凝土垫块或厚钢板作过渡,以免橡胶支座局部超载、应力集中(3)橡胶支座安装后,滚动和滑动平面应水平,其与理论平面的斜度不大于2‰。支座上、下板中xin应对中,其偏差不大于2‰。 橡胶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载荷力等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发生变形的现象,适当范围的支座变形并不影响橡胶支座正常性能的发挥,但是如果变形程度超过了既定要求,那么就可能引起支座的开裂甚至支架损害,对桥梁的an全性造成影响。就目前我guo的桥梁支座的状况来看,支座变形严重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主梁上,尤其是其横向部位变形的程度更加严重。这种橡胶支座的病害直接对支座的an全性能以及耐久性能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支座是桥梁结构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部件,它设置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与墩台之间。 四氟板式橡胶支座可以使桥梁结构的上部,水平位移不受限制的大跨度,可以用来做连续梁推及T型梁横移滑块。四氟板式橡胶支座就是用聚四氟涂抹一定厚度的普通橡胶,粘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厚度为3毫米左右聚四氟板,这种支座和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一样,弹性变形适应性姣好,因为四氟板与梁底不锈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低,所以还能承受垂直荷载及适应梁端的转动。
措施:墩台、支座垫石及梁底支承楔块施工前应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确保其施工控制线的精度满足要求,并向有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时严格遵照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其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2、用钢量少、造价低; 一般来讲,选用什么样的支座,主要是设计单位的事,但熟悉这方面的要求及相关规定,无疑对于支座的安装极为有益,主要注意板式橡胶支座的规格型号、高度、承载力等主要技术参数。对于弯、坡、斜、宽桥梁,宜选用圆形板式橡胶支座。公路桥梁工程不宜使用带球冠或坡形的橡胶支座。 2.8、矩形支座短边应与顺桥向平行放置。
2、采用chao薄单向千斤顶墩顶及***表配合支撑顶起桥跨充分利用梁体与墩顶的空间,采用chao薄单向千斤顶墩顶支撑顶起桥跨,用高度为70mm,Φ=300mm的圆形扁式油压千斤顶(zui大顶升重量为250t,zui大行程为15mm)配电动油泵同步进行桥跨顶升,利用***表观测梁体上升的速度,以***桥跨各梁体受力均匀同步提升
E:校核并***检查支座高度变化,以便校核支座内聚四氟板的摩耗的情况3、橡胶支座能很好的满足桥梁支座两个作用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得以普遍推广。橡胶支座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型式: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四氟滑板式橡胶支座。 板式支座安装时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